閑暇時間翻閱讀物,再也不見林清玄先生新的文字,不免有些失落。那個陪伴過多少人快樂失意日子的林清玄先生也在匆忙的時光中越走越遠(yuǎn)。
林清玄,這個啟蒙了很多孩子作文的熟悉的陌生長者,
在他逝世的新聞?wù)掌?,很多人才算熟知他的樣子。網(wǎng)友們親昵地稱呼他為文壇的“火云邪神”。對于文壇來說,他的存在,仿佛就是一位世外高人,一個與眾不同的“邪神”。我是通過《讀者》“認(rèn)識”林清玄先生的。先生的文章,獨(dú)樹一幟,別具一格。包容豁達(dá)、通透禪意、廣袤溫厚、感化教誨、哲思明理。每次拿到《讀者》第一件事,就是先在書的目錄里尋找 “林清玄”三個字,然后翻到那一頁,首先看他的文章,這已成為我多年的習(xí)慣。倘若那一期沒有先生的文章登載,便覺得些許悵然。先生走以后,再也無法在書中找到那個熟悉的名字,再也無法“聽”到他溫暖貼心的話語,忍不住傷感落寞。林先生,仿佛是一位知心故人,溘然離去,余下多少追隨者哀思傷懷。
林先生的文字,是平淡之后的濃烈,是尋常生活的真知,是淡然處世的淬煉,是隨和安詳?shù)男恼Z,是人與世界的溫情共生。讀先生的文章,再焦慮迷茫的心情都會得到放松,再無法釋懷的事物都能坦然放下,再痛苦不堪的過程都能瀟然若逝,再不愿前往的人生都能重新出發(fā)。這是先生文字的功底,也是先生文字的魔力,更是先生精神的升華所在。
林先生的人生經(jīng)歷,少年成名,已然非凡;三十二歲,入山修行,深入經(jīng)藏;三十五歲出山,四處參學(xué),寫成“身心安頓系列”;四十歲完成“菩提系列”。林先生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xué)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xué)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yù)為“當(dāng)代散文八作家”之一。林先生的精神世界,那份淡然灑脫,那種通透豁達(dá),那些體恤悲憫,那處意念神往,早已讓他超脫成為一樹菩提、一盞航燈。
林先生的離去,仿佛又一個時代遠(yuǎn)去了。金庸先生帶走了烈烈江湖,林先生帶走了人間清歡。那個陪伴過我們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智者,告別了他用心寫就的人間。林先生最后留給人間的文字寫道:我們雖然在塵網(wǎng)中生活,但永遠(yuǎn)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林先生的離開,并非真正的永別,他只不過是換了一個世界生存。可是,卻讓人無法忘懷。因?yàn)樗麃磉^的這些日子里,歲月清歡在,夕陽幾度紅。
吾以一言,鄭重紀(jì)念林清玄先生:清風(fēng)玄鳥歸,林間菩提香。
張敏